五祖弘忍
百年菩提,渐悟成佛!武则天:见到他,我心甘情愿跪了
编辑:147小编时间:2022-11-16

 

这位禅僧,或许普罗大众知晓甚少,但他的短短一首偈语却在世间流传千百年,此言一出,众生间口口相传,心生欢喜,可谓一首偈语定天下,寥寥一言定人生。竟连这女皇武则天也甘愿为其倾倒,一见此僧,即刻下跪,一系列举止更如这浩浩皇土也为其垂涎。或许,您不了解禅宗之史,更与修行毫无缘分。然而,您一定听过这首: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。

有人说:这是位禅僧,更是位人生之师,一生了悟,短短一首偈语竟能为众生及芸芸修行者打开人生的终极意义,终成教科书式的人生修行指导。

难怪连禅宗五祖弘忍也赞叹道:只依此修行,能有大益处。

这位禅僧即是以自身为法,道尽人生修行风骨,禅宗北派创立者,禅僧神秀。接下来,让我们穿越千百年间,前去了悟这一传奇禅僧一语之间的佛性人生。

禅宗历史之门轰然开启,公元606年,一位男婴诞生于河南尉氏县名为大村里的村庄之中。原本,孩子的降生本应欢喜,喻示着未来的人生充满希望。殊不知,一切不尽天意,他的降生竟是如此的不幸,犹如出生之时即要遭遇人生的无常,眼前呈现给他的尽是灰暗与灾苦。

此时正是隋大业2年。君王暴政,反对暴政的战争接踵而至,战乱四起,百姓民不聊生,可谓生灵涂炭。时代变迁之下,男婴未来的道路已然成了定数,一段段漫漫逃亡之路就此打开了他新生的第一步。

未来一片迷茫,或许,年幼的男婴即会在时代的洗礼下成为茫茫苦难众生中的沧海一粟。

这一逃,已是13年。命运使然。

谁也不曾想到,如此苦难洗礼下的男婴竟会在未来终成一代大德,弘法百年,令浩浩皇土,芸芸百姓为之敬佩,更令一代女皇武则天为其顶礼膜拜。

13岁之时,仍旧在漫漫逃难路上苟延残喘,此时,正从尉氏前往荣阳义仓的路上。一位僧人就这样不期而遇。

没想到,这位佛学修养颇高的僧人竟这样彻底改变了他一生命运。

跟随我出家吧。寥寥一言,就此打开了另一条人生殊胜路。

逃难还是出家。此时的孩童想也没想,毅然决然就这样跟随师父正式出了家。

如此一来,这不期而遇的禅僧,犹如这如期而至的佛缘,只为令这一男孩早日步入佛途。

一切又如冥冥之中的天意,此刻正是公元619年,唐王朝建立之初。如男孩新的人生在这同一刻悄然开启。

随即跟随师父,每日修行,博览经书,博古通今,受尽佛学熏陶。而这一修行持续整整6年。

少年渐渐成长,已是成年之龄。此时的唐王朝进入唐武德8年(公元625年),趋于稳定。少年在此刻已至洛阳天宫寺受具足戒,取法号神秀。

以此了断了凡尘。一介贫僧就此安身立命,一心参禅礼佛,了度自心。或许,未来这一生,神秀即在寺中青灯古佛相伴。匆匆一生,见证了朝代变迁,安心修佛,也算万幸。

匆匆几十载,从一介少年僧,成了老僧。神秀一转眼已至50之龄。怎么也没想到,他的传奇之修行在此时竟才刚刚开始。

此时的神秀前往湖北黄梅县双峰东山寺,只为参见一位禅僧。

这里有位僧者,我定要求拜,甘愿一心侍奉。而这位僧者即是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大师。

弘忍的殊胜传奇之道令无数僧人为之顶礼,神秀自当甘愿一心修习以求悟自性。

打柴,挑水,清苦劳役,日复一日,无一怨言,成了最基本的漫漫修行。以清苦为纲,以劳作为法,这一修行又是整整6年。

弘忍座下,师徒万千。只见这神秀,苦行之举,坚韧不移,皆数看在了眼里,实为器重。

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僧才,妙哉,妙哉,是时候了......弘忍祖师心中心生一念,实为殊胜,禅宗之妙法也是时候传承下去,付以衣法了。

"只有真正悟性之人,才能接下衣钵,弘扬禅宗之道。

一番决定,竟这样谱写了禅宗往后历史,一代传奇人物,真理之言从此弘扬世界,传递千百之年。这一天,如期而至。

你们都作首偈语吧。这弘忍师祖想要以偈语来印证徒孙们是否真的开悟。

没想到,神秀寥寥一偈真言,竟让众师兄直呼妙哉: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。

众生的身体就如一棵觉悟的菩提智慧之树,芸芸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。

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拭,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。

这一偈,教导众生,想要得内在自性,定要时时消除内在欲望污垢才是,如这明镜,需要时时擦拭,才可始终亮洁。

这一偈,更令弘忍大为赞扬:依此修行,必有大作为。是为神秀渐悟之法。可......弘忍知道,神秀并未开悟。因其中未见自性。

恰逢这时,半路竟杀出个程咬金。此人正是未来禅宗6祖,师弟慧能。

怎想到,这慧能寥寥一言,却让弘忍大为欢喜就是你了。以此传法。

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

菩提原本比喻智慧,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。本来清静,没有任何意思,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?

世间本来没有尘垢,皆出于自心妄念,自心本来清净,为何还会沾染尘埃呢。

慧能一语道破悟性,想必已是大彻大悟。是为慧能顿悟之法。

直到弘忍大师圆寂之时,衣钵正式传承。

如此一来,南顿北渐之法,就此两分佛教之天下。

而败下阵来的神秀,前往江陵当阳山玉泉寺,以身示法,以此将渐悟法门,传递众僧,走上了漫漫弘法之路。

这一路,万千僧众慕名而来,为此修行。这一路,漫漫20余载。神秀势必要在往后余生将其法门发扬光大。

渐悟殊胜法门自此传递五湖四海,神秀盛名在众生间口口相传。有一位禅僧叫神秀,他教导众生开悟之路。

没想到,这一盛名,不经意间却传到了一位女者耳里。

自此,殊胜命运就这样再一次发生转折。

这位女者即是当代女皇武则天。

此时,神秀已是90之龄。女皇武则天遣特使,不惜万里来迎请,望大师能来长安相见。

神秀本想一心弘自己的法,更觉得师兄慧能更适合,也更有资格前去参见,本想推荐慧能师兄前去应诏。

怎想到,慧能却断然婉拒:师兄神秀,仪表堂堂,天生更是菩萨相,禅法更适合在北方弘扬。

如此一来,神秀只得接下应诏,起身进京。

没想到,进京之时,万千殊胜之情,竟让神秀倍感惊叹。

满城文武,王公贵族,商贾小贩,万千百姓在当阳山下云集,顶礼膜拜,望尘跪拜。这一副景象,就连外国使臣来访都无此殊荣,可谓空前盛大。

女皇武则天一番举止,更是令众生为之动容。

女皇请神秀入宫,可谓全程虔诚顶礼,亲身跪于地上,只为迎请神秀大师。

此时这一刻,佛教及神秀北禅宗的地位在唐代可谓一时无双,达至巅峰。一系列殊荣接踵而来,武后于当阳为此建度门寺,表彰神秀之功德。

在此之后,武后常常向神秀问道,寥寥一言,道尽心愿:大师,愿你能担任国师之位。

然而,神秀始终坚持苦修,一心只想着宣扬自己的佛法。再三婉拒了女皇。

这一首偈语,才是神秀心之所向,他自当要一生奉行,即使万千殊荣于一身,他也要处处勤拂拭。可谓,以自身修法验证了自身偈语。

直至百岁高龄,一生修习,于神龙2年,在天宫寺圆寂。

或许,也因这一首偈语,他未了自性,终究趋于没落,未成这六祖大任。后世之人却更喜慧能大师那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的至妙之言。

然而,在我看来,众生立于欲望凡尘,又有多少人能够一朝顿悟这本来无一物的真言呢?

这世上本无顿悟,这何处惹尘埃的一瞬,不正是那日复一日的处处勤拂拭才能量变引起那最终的质变么。

神秀处处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的教导不正是像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每天需要的自律么?

这即是神秀一生之风骨,以君共勉,以此顶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