、音像制品,现代网络传媒的应用,建立道教文化系列展等,弘扬道德思想,传播道教文化,引人为善,止人为恶。
(二)弘扬道教济世利人、关爱社会的优良传统,服务于"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"。
济世利人、关爱社会是道教在实践"无为之德"的过程中的具体表现,也是道教立世、显教的根本。老子云:"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",《功课经》中则言"道以无情度有情",说明道教历来倡导"出世中入世,入世中修炼","道法不离世间法";主张以顺从众生之心为己心,所谓"见人之得,如己之得;见人之失,如己之失"。弘扬道教济世利人、关爱社会的优良传统,就是要团结、教化、带领广大信众和道教徒关心社会的发展,支持国家建设;积极开展扶贫救灾、社会福利、希望工程、生态保护等公益活动;自觉遵规守法,维护法律尊严、维护人民利益、维护民族团结、维护祖国统一。
(三)加强道教自身建设,以无为之德服务于社会的整体和谐。
加强道教自身建设,首先应加强对广大道教徒的思想素质建设,重视人才培养。"文以载道,人能弘道"。人乃宗教思想、宗教礼仪、道德精神等直接的实践者,是显现宗教功能、推动宗教正常发展的基石、根本和关键。"修身必先治心。"所谓"欲心动而神乱,嗔心动而气耗","清心清境皎无碍,无碍无心心自在"。这里皆强调了心性意念的重要性。心境、思想、行动三者不可缺一,有着互相影响、互为作用的关系。加强人才培养,归根结底是着力于人的综合素质建设。巩固和纯正思想信仰、增强道德观念、清静身心、慈爱和同,是加强当代道教徒综合素质建设的基本前提。要引导教育广大道教徒研习宗教经典、熟悉宗教义理、参加宗教活动、培养宗教感情、纯正道风,增强弘道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,积极服务社会,践行世间功德。强化服务意识、发扬无为之德,乃时代对道教徒自身建设的客观要求。新时期的道教徒必须博学多识,吸收多元文化养份,不仅要掌握本宗教的系统知识,还应学习和了解其他宗教文化、社会知识、现代科学等必要内容。要在工作实践与广泛接触社会中提升本领,历炼人生;在勤于思考、善于学习的认知中增强大局意识、服务意识与忧患意识,不断激发自我的道德塑造和奉献精神,以正心、正信、正言与正行之形神合一的良好形象,引导人、感化人,追求人心清静,万物和谐。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弘道利人的需要,更是道教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。
其次,加强宫观管理。宫观是道教文化的载体,是广大道教徒和信教群众体验宗教感情、规范宗教生活、彰显道教义理、普化众生的场所,也是体现时代精神、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,更是道教在构建和谐
周纯白:关于体道夏令营的看法与建议
世俗人看待宗教人士,总带着高三分、疑三分、迷三分的劲头。所以说高三分,是因为"无知",这个无知并非贬义,却是真正的字义,对教职人士的日常生活无知,对他们的衣食起居无知,甚至对
彭涟道长访道行程之打工泪
彭涟道长访道行程之打工泪(一)2011-08-08 21:53九零年十月初六,我离开家乡贵州安顺市,步行经清镇市、黔西县、大方县、毕节市、叙永县、泸州市、内江市、自贡市、乐山市、峨眉
我所认识的瞎子阿炳
我祖籍江苏无锡。我对故乡的人文山水有深厚的情愫。在上海居住时,又与瞎子阿炳的好友,无锡"天韵社"的乐师阚献之先生为邻,阚先生晚年居住在女儿家。他年轻时喜欢调弦弄琴,此外
《道德经》版本、译本源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