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文:石雨
大年初九,天降瑞雪。这天也是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,节气上刚过立春,正应了"风雨送春雪,飞雪迎春到"的诗意。我趁着雪势正盛,赶到西便门的白云观拍雪景。
说起这白云观,乃是京城最大的一所道教庙宇,中国道教协会的所在地,在全国享有盛誉。其创建于唐代开元二十七年(739),距今已有1200多年悠久历史,现存建筑主要是清代修建的。道观由层层递进的四合院组成,规模宏大、气势非凡。白云观历史悠久、传说众多,摸石猴、摸铜马、摸生肖、打金钱眼等习俗在北京人中十分流行,近年宗教活动与民俗活动相辅相成,引得游人香客接踵而来。
离山门老远就看到门前一串串飘扬的红色小旗,仿佛银色世界中降下一片赤云。雪虽大,街道两边的卖香人并不比平时少,他们的帽子上,肩膀上,香馕袋上盖了一层雪。我在门口为这些卖香人拍了不少肖像,也许是因为下雪的缘故,他们很友善,并没有象平时那样对镜头很敏感。
进了山门,漫天飞雪与青砖红瓦相互映衬,美不胜收。众道士或鹤发童颜,或青须重髫,宛若仙人。有的道士拿起雪帚铁锹,为香客们清出一条道路。虽有大雪,但前来进香的香客络绎不绝,香炉中红通通的火苗和缕缕青烟,驱散了不少寒意。我把手中 D2X设成RAW+NORMAL的格式,寻找自己满意的画面按下快门。我非常喜欢这种拍摄的状态,用手中的相机描述一个地方和这个地方的人,边走边看边拍。在拍摄香客或道士的时候,我始终保持充分的敬意,力争不打挠他们。假如被他们发现了,我会报以友善的微笑,或有道士稍加反对,我也从不强求。
白云观院内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,中路依次有灵官殿、玉皇殿、老律堂、邱祖殿和三清阁、四御殿及钟鼓楼;西路供奉多为民间传说的神仙,有吕祖殿、八仙殿、元君殿、文昌殿、元辰殿、祠堂院等;东路景观如今残存不多。我依次走过中路各殿,然后来到西路,第一个遇到的就是"铜马"。
这"铜马"说来神奇,据说可以祛病除灾,信者若身体有病,则去抚摸铜马的相应部位,就会去病延年。平日里,来此祈福者常常排起长队。大雪中,仍有不少虔诚者摸马祈福。
按照民间的说法,正月初九是 的生日。吕祖殿前两名扫雪的道士正在交谈,其中一个年轻的道士说他养的水仙花正好开了九朵,真是神奇。
从西路诸殿绕到后院,这边的戒台是我最喜欢的地方。后院名云集园,又名小蓬莱,院内以戒台和云集山房为中心,假山错落,周有回廊、云华仙馆、友鹤亭、妙香亭、退居楼等分布其间,绿树成荫,清新幽静。这边几乎没有游人,戒台雄伟,回廊曼妙,雪地的反光透射进来,光线很美。
我登上戒台拍摄对面的云集山房的时候,忽然觉得院落有些空阔,心想要是有个人在前面走一下就好了。或许是天作之合,两名道士恰好走了过来,我赶紧拍下这个瞬间。后面的一位道士手执一束野红果,看我正在拍照便停下脚步,问我可不可以给他拍张留念照。我欣然应允,在山房和遇仙亭前给他各拍了一张。
这位道人名叫周高德,法号东航道人,是中国道教学院的讲师。拍完照片,他邀请我到他办公室饮茶。一杯热茶正好驱散了拍了半天照片的寒意,临行前周道长还赠我一本《五体道德真经》、一本《中国道教》杂志和一幅"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"的书法。《老子》曰:"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,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""三"是吉祥的数字,周道长的三件礼物令我白云观之行乘意而归,余香不绝。
本文转载于清幽散人的新浪博客
林鼎鑫:浅谈全真龙门秘传暗派
道教国之大教,国之根本。自黄帝问道广成子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,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全真派自金末元初由王重阳祖师创立,提倡三教融通,出家入观。在吸取老儒释道的重
周纯白:关于体道夏令营的看法与建议
世俗人看待宗教人士,总带着高三分、疑三分、迷三分的劲头。所以说高三分,是因为"无知",这个无知并非贬义,却是真正的字义,对教职人士的日常生活无知,对他们的衣食起居无知,甚至对
明太祖给道官的敕文
明代礼部设道录司管理道教。道录司道官有左右正一、至灵、演法、玄义。最近读书,看到了明初国子祭酒宋讷为明太祖拟的道官敕文:左正一道不可名,而能从道,庶于道学得正一焉。非
清代全国各地的全真道传戒活动
从满清嘉庆年间(西历1796年)算起,至清朝统治终结(1912年)的116年内,有载的全国各地道教全真宫观的大小传戒活动共有二十八次,在八仙宫举办传戒有四次。1797年嘉庆二年,陕西三圣宫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