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很久前就见到《性命法诀明指》(赵避尘先辈著)一书,读后有繁杂之感,且无重点可找。心中顿生疑惑,与道家 之理法有别于柳华阳理法,二人于阳生之初的阐述不同。华阳之法已杂入后天,进入养生的范围。师徒之间都有此差异,何况发展到现在的所谓北派?也已"流散无穷"而已。
天放先生终于与细微处得起真知,欲修道而了却生死,摸到先天的鼻孔。读到天放先生的文章即感耳目一新,捧读再三。天放先生所领悟处正是北派正传理法差入张苏晨老师和《性命法诀明指》理法歧途之紧要处!
天放先生不仅对北派真谛发生疑问,也能真正实践修证。放眼望去,未见几人。
当时年少,感觉天放老师真再来人,即寄书信问候请教,但书信石沉大海!转眼已是中年,天放老师可安好?
但必须注意,虽有天放先生这样才智英敏之士,悟性超人,但真正北派的关键诀窍,必须由有成就的老师亲口传授。在北派清修法的著作里,是得不到真诀的!
今有司马承桢真人修道的著作,流传于世,其理法简洁明了,未有龙虎铅汞之语。其理法堪为上乘(相对道家清修法门而言,较佛法禅宗犹是下乘),世人不可忽略,应大重视!!他与北派之法不同!
为何没有引起重视呢?不因他法,只因学人!
世人总是重远轻近,重死轻生,重神秘而轻平常,重繁复而轻简易!一叹!与道之先天纯朴越求越远!人之大病也!
《道德经》版本、译本源流
二十四治访道记:天师道鹤鸣山治
鹤鸣山又称“鹄鸣山”,是早期天师道二十四治之一,并且地位相当高,因为这座山传为太上老君封张道陵为天师的地方,后世尊称“道源”。唐末五代高道杜光庭(850–933)在《洞天福地岳
天蓬元帅形象考证 天蓬和天猷的区别
关于天蓬元帅的形象,众说纷纭,我对天蓬元帅最初的兴趣,是因为《西游记》中对天蓬元帅形象的丑化,我身为道士,自然愤慨,继而寻找天蓬元帅的形象,又因我是上清地司法脉,所以与天蓬法
周纯白:吐吐茶仙子们的槽
中国现在所谓茶艺、茶道已走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,其尴尬在于虽然从业人数空前,热情空前,实际内容却是空洞苍白。从我个人的归类分析,学茶人大致分为了1、学会喝茶2、学会泡茶3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