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鼎派又称"金丹道教",是道教中重要的支派之一。丹鼎派是对道教中以炼金丹求仙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。最早由古代的神仙家、方仙道发展而来。丹鼎派早期理论著作《周易参同契》。魏晋时,丹鼎派进一步发展了金丹派神仙道教,并对其作了理论上的总结。
“炉鼎”指借用炼外丹的炉与盛药物的容器鼎来比喻炼内丹的过程。就是说练气功的部分(或精或气或神)是炉,或者说练功要转化的东西,即意念所在之处,使此处气机发生变化,此处即炉;变化以后的收处叫做鼎,或者说意念再集中,把它提高一步的叫做鼎。这是北派清修的功法。具体又分:
1、小炉鼎:指下丹田(脐、命门以下)为炉,从脐到建里(脐上二寸)为鼎。亦有以会阴为炉,气海为鼎者。在炉内烧火,元神、意念注守之即火。炉一热即为炼精化气,气炼出后提上来到鼎,叫做采药归鼎(或曰采药归壶)。中一说法为丹田气足后循督而上,自任而下至鼎,气再足即去运周天。
2、大炉鼎:大炉鼎指炼气化神之部位,以腹为炉,以头为鼎,即炼精化气之后,精没有了,都是气,此时中、下二田合一,项下为炉,炼气化神(结胎),再上升至上田至鼎。
3、天地炉鼎:天地炉鼎是以天地大自然为炉,以练外气,以人为鼎,将气收入人体。过去练人天混化的静功即以天地为炉鼎。现在练内气外放,外气内收,也属于此种类型,目的是与大自然之气更好地结合。练此种功法,初期可以治病,到高级阶段要引天之真阳来点化体内之阴气。
4、身心炉鼎:以身为炉,以心(神)为鼎,心身结合,不一不二,丹乃成,身心炉实际上就是神与形合,形神庄功法即属此层次。练功时形体产生气,使之与神结合,以神御气即神与形合。一般在丹道门派炼到结胎,出阳神,胎儿出生后再收回丹田养育,使丹田充斥周身各部以至毛孔毛窍,此时全身可放金光。这是高级层次的情况。
5、太虚炉鼎:以无形无象、无涯无际的虚空为炉,以心性(无形象的祖性)为鼎,以外在的无限充实身体的主体的无限,最后人与虚空等体。对此须待祖性玄关窍门开后才能理解。
丹鼎派流传至今的早期理论着作是<周易参同契>,该派奉为万古丹经王,另有两晋出现的<黄庭经>也是丹鼎派的经典,对后世炼丹家影响极大。魏晋时,葛洪进一步发展了金丹派神仙道教,对其作了理论上的总结。他著有<抱朴子>专论炼丹方术。北宋张伯端的《悟真篇》也是重要的内丹修炼理论著作。
全真道即属修炼内丹。丹鼎派从追求长生不死的目的出发,推动了中国古代化学冶炼、气功养生学的发展。
(冥纸灰注:实际上现在的丹鼎派与符箓派已多所融合,丹鼎派也重“斋醮祷禳,富国利民”,符箓派也重“内炼金丹,外用符箓”,不应再以此分派别,也不应存门户之见。正如当代道教学者、全真龙门十九代居士圆纯子《道教与养生》所言:“清净炼养〈指丹鼎派〉与符箓科教〈指符箓派〉皆道教修养方法,不能以此分道教派别。修炼自己的性命,以至得道成仙,乃是各派的最终目的”。)
下一篇:当今世界道教流派大全
楼观道
楼观道亦称楼观派。南北朝至隋唐间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道派。该派的创始人为谁,现已难于稽考。《楼观本起传》称,该派由周康王大夫关令尹喜所创,历秦至汉,传承不绝。此说自然
全真龙门派
丘处机首创全真龙门派,成为全真道的主要道派,他基本继承王重阳的思想,主张清心寡欲的修道之本。全真道又称全真派,全真派的祖师有“五祖七真”。其始祖为“少阳”东华帝君王
天师道
天师道由道教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,并著写《老子想尔注》,为后期道教发展打下了基础。随后,又由其孙张鲁改革教团,待曹操拜其为镇南将军后,道教开始向北方传播。张道陵的四
全真教嵛山派简介以及百字谱传承
全真教后,长期隐居昆嵛山烟霞洞,"九夏迎阳立,三冬抱雪鸣。” 九年炼形、终得上道。大定二十八年(1188年)应金世宗之召,赴阙主持万春节醮事。王处一继承王重阳思想,以道教本门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