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光大师对戒杀放生的开示
戒杀放生之事,浅而易见。戒杀放生之理,深而难明。若不明其理,纵能行其事,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。其福田利益,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。倘遇不知者阻诽,遂可被彼所转,而一腔善心,随即消
印光大师:放生十大功德兼修净土直达安养
印光大师:放生十大功德兼修净土直达安养印光法师(一)无刀兵劫。世上刀兵大劫,皆由人心好杀所致。人人戒杀放生,则人人全其慈悲爱物之心,而刀兵劫运,亦自消灭于无形,此转移世运之绝
印光大师:买物放生与布施同
印光大师:买物放生与布施同印光法师放生放生一事,原为启发现未人之善心,以期戒杀吃素,普令含识,各得其所,各尽天年。近之则息杀因,远之则灭杀果。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,大之则弭世界
印光大师:不主张在佛菩萨诞日放生,仪式要从简
印光大师一向不主张于佛菩萨诞期,及各朔望好日期放生。此事已成铁案。捕生者特为放生者多捕,则买而放者,亦多有因放而捕来耳。然人情多好名,此各日放生则有名。又人情多以因循
印光大师:食肉之人,难免杀业
印光大师:食肉之人,难免杀业接大圆书,谓居士与夫人,并令郎,皆欲皈依于光。夫光一迂腐不堪之粥饭僧,大圆不详察而谬为皈依,何居士又踵袭其谬,而不以为浼乎。虽然,泥塑木雕之佛,敬之亦
印光法师有关放生的开示
印光法师有关放生的开示放生一事,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,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念而已。世人多矣,心行各异,纵不能全皆感动,即感动一人,彼一人一生,即少杀若干生命,况不止一人乎。
印光法师谈放生
印光法师谈放生第一、《增广卷 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》戒杀放生之事,浅而易见。戒杀放生之理,深而难明。若不明其理,纵能行其事,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。其福田利益,亦随其心量而
印光大师
印光大师戒杀放生者,来世得生于四王天,享无极之福,若兼修净土者,直可往生于西方极乐国土,其功德实无涯矣。’‘凡有欲家门清泰,身心康宁,天下太平,人民安乐者,请皆于戒杀放生,吃素念
印光法师论放生
印光法师论放生放生一事,以提倡戒杀护生为本。凡入会者,俱宜吃素,方可以吃素之利益,与一切人说。纵不能人各依从,而人以贵会诸公,皆盛德君子,实行吃素,自然潜移密化,悉皆不杀生,不食
印光法师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
印光法师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戒杀放生之事,浅而易见。戒杀放生之理,深而难明。若不明其理,纵能行其事,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。其福田利益,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。倘遇不知者阻
印光大师放生语录
印光大师放生语录戒杀放生之事,浅而易见。戒杀放生之理,深而难明。若不明其理,纵能行其事,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。其福田利益,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。倘遇不知者阻诽,遂可被彼所转,
印光大师念佛吃素为护国息灾之根本
印光大师念佛吃素为护国息灾之根本凡学佛之人,有一必须注意之事,即切戒食荤,因食荤能增杀机。人与一切动物同生天地之间,心性原是相等,但以恶业因缘,致形体大相殊异。若今世你吃
印祖警语
印祖警语印光大师在《复愚僧书》曾云:‘彼必期于万无一失。方肯行放生。则今世人尽寿皆不行戒杀放生之事矣。其人将来必膺万无一人能救己于将死也。哀哉痛哉。’印祖所言,乃
印光大师的放生开示
印光大师的放生开示印光大师的《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》,是罕见的千古放生妙文。曾经有人不能吃素,印光大师让他将自己所写的《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》每天看上一遍,那人
印光大师放生开示
印光大师放生开示放生放生一事,原为启发现未人之善心,以期戒杀吃素,普令含识,各得其所,各尽天年。近之则息杀因,远之则灭杀果。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,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。且勿以为
为什么至诚才能感应?
所愿读此经者,必须主敬存诚,净手洁案。正身端坐,毋稍怠忽。如对圣容,亲聆圆音。又须敦伦尽分,惩忿窒欲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则其利益,莫能名焉。设不至诚,及不尽分,则感应
一句佛号在八识田中是永久不灭的
文钞原文:念佛一事,约现生得利益,必须要至诚恳切常念。若种善根,虽戏顽而念一句,亦于后世定有因此善根而发起修持者。故古人大建塔庙,欲一切人见之而种善根。此一句佛,在八识田中
三宝功德不可思议
某夕有一女鬼,现苦相跪关前求救,自谓系某省某县人,夫某性毒辣,致我死于非命,至今含冤未升,夫某已来函请求皈依老法师,来信已在途中,明日必到,他若得皈依三宝为佛弟子,我即永无超升之
薄荷猪(文白对照)
原文一僧在五台,遇一异僧,出一函,嘱交薄荷,未言地址。一日过卫辉,见一群小儿呼薄荷。僧问薄荷何在。小儿指墙下所卧之猪曰:“这不是?”僧取书呼薄荷掷之,其猪人立,以两蹄接而置口中,
永春重修东关桥观音灵感记(文白对照)
原文观世音菩萨,誓愿宏深,慈悲广大,遍周尘刹,随类现身,寻声救苦,度脱众生。由是凡通衢要道,多建庙宇,以期往来之人,亲睹圣像,生恭敬心,庶可咸蒙慈覆耳。福建永春,古称桃源,山川秀丽,民俗
弃妇赵冷姑大幸(文白对照)
弃妇赵冷姑大幸译文赵冷姑的丈夫,抛弃妻子迷恋娼妓。从世俗人情的角度来说,是冷姑命薄不幸,如果从佛法的角度来看,实在是大幸运。如果丈夫不抛弃,便会夫妻情爱、儿女纠缠,
一位清朝探花的前世今生
苏州人吴引之,是清末探花,才貌出众。民国十年,朝礼普陀山,会晤印光大师,自称前世是个云南和尚。第二年,印祖去扬州刻书,途经苏州,顺便与他会面,以为他还能明白过去生的业因
观世音菩萨治救瘫痪的故事
译文:明朝崇祯年间,辛己年(阳历一六四一年)当涂县官圩这个地方,有一个瘫痪的山东人到了这里,他用手代足爬行,在街市上讨饭,街上的行人很多都很讨厌他,瘫子虽然残疾,却很刚强,受欺负
念佛没念好
一般人念佛,都有“念好、没念好”的观念,认为到什么样的程度就是念好了,没有到就是没念好。如果说以此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念佛,精进念佛,专心致志,更加仰靠阿弥陀佛的本愿,更加厌离
念佛三昧摸象纪
原文岁在丙午, 予掩关于慈溪之宝庆寺。谢绝世缘, 修习净业。值寺主延谛闲法师, 讲弥陀疏钞于关傍。予遂效匡衡凿壁故事, 于关壁开一小窦。不离当处, 常参讲筵。从兹念佛, 愈觉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