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福?如何惜福?
“惜”是爱惜,“福”是福气。就是我们纵有福气,也要加以爱惜,切不可把它浪费。诸位要晓得:末法时代,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:若不爱惜,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,就要受莫大的痛苦,古
弘一法师与《格言联璧》
格言,在弘一大师一生的道德修养中,起过重大作用。他很重视格言。所谓格言,据台湾《中文大辞典》解:“言可以为人准则者曰格言,多指砥砺行为之词。”弘一大师生于“诗礼传家
多才多艺的启蒙音乐家——李叔同(弘一法师)
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,李叔同是一位以创作“学堂乐歌”而著称的音乐家。同时,他在戏剧、美术、诗词、书法、篆刻等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,特别是在我国近现代美术和话剧等方面
如何恭敬三宝
三宝者,佛、法、僧也。其义甚广,今唯举其少分之义耳。今言佛者,且约佛像而言,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。今言法者,且约经、律、论等书册而言,或印刷或书写也。今言僧者,且
最后的时光
(1942年)七月初,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,并寄来旅费,为弘公婉谢,也将旅费寄回去了,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。到中秋节这天,弘公在开元寺尊胜院讲《佛说八大人
弘一法师与印光大师的师生缘
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生因缘,为中国现代佛教史的一段佳话,弘公对印祖执弟子之礼,尊崇礼敬无以复加,一生拳拳服膺,对印光大师的身教言教奉行不渝,对净土法门深信、切愿,并
“四大皆空”不是啥都没有,而是样样都有
编者按:自古以来,世人对于佛教就有诸多误解,当然这些误解也分不同情况。有些因为不懂佛教名相、义理,于是望文生义,理解不当乃至南辕北辙,却以为这就是佛教;有些因为门户之见(或者
揭开学佛之人隐居山林的真相
《李叔同集》:“虽居住山林中,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,乃是勤修戒、定、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,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。由是可知,谓佛
汝有多么大的福气,竟如此糟蹋!
印光大师一生,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。衣、食、住等,皆极简单粗劣,力斥精美。民国十三年(1924年),余(即弘一大师)至普陀山,居七日,每日自晨至夕,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。师
念佛应如何起信发愿?
明蕅益大师云:念佛功夫,只贵真实信心,第一要信,我是未成之佛,弥陀是已成之佛,具体无二。次信娑婆的是苦,安养的可归,炽然欣厌。次信现前一举一动,皆可回向西方;若不回向,虽
弘一大师出家前给妻子的信:放下你 非我薄情
很多年前,我读到李叔同在杭州出家的一段——西湖边杨柳依依、水波滟滟,没有比西湖更合适送别的场景了。1918年的春天,一个日本女人和她的朋友,寻遍了杭州的庙宇,最终在一座叫“
李叔同离奇身世,弘一法师的传奇人生
弘一大师手迹《格言别录》中国近代史上,一个永久值得人们怀念的人物弘一大师,他那离奇的身世,跌宕起伏的人生,给世人留下一串深思与惊叹!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缘,使这位才华横
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
养正院从开办到现在,已是一年多了。外面的名誉很好,这因为由瑞金法师主办,又得各位法师热心爱护,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。我这次到厦门,得来这里参观,心里非常欢喜。各方面的
新年,改过自新
(弘一大师于1933年1月26日,农历春节,在厦门妙释寺讲)今值旧历新年,请观厦门全市之中,新气象充满,门户贴新春联,人多着新衣,口言恭贺新喜、新年大吉等。我等素信佛法之人,当
做正信的佛教徒 切莫误解佛教
佛教传入中国,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,所以佛教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。中国的文化、习俗,影响佛教,佛教也影响了中国文化习俗,佛教已成为我们自己的佛教。但佛教是来于印度
弘一法师珍藏的格言
古今来许多世家,无非积德。天地间第一人品,还是读书。读书即未成名,究竟人高品雅。修德不期获报,自然梦稳心安。为善最乐。诸君到此何为。岂徒学问文章。擅一艺微长。便算
佛绘——弘一法师的一幅水墨画像
心如工画师.能画诸世间.五蕴悉丛生.无法而不造蘸上少许的花青加藤黄调和成淡淡的绿色,略微加入一些幽香的墨色,一碟清水。就这样,幽幽的草绿,随着水与色的交融,慢慢的消融
心怀慈悲—弘一法师语录
1.是亦众生 与我体同 应起悲心 怜彼昏蒙普劝世人放生戒杀 不食其肉 乃谓爱物2.一蟹失足 二蟹持扶 物知慈悲 人何不如3.畜生亦有母子情 犬知护儿牛舔续鸡为守雏身不离 鳝因
恨谁就把谁供养起来
人们常常开玩笑说,别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,然而我们还是很在意。我们会对某些人恨之入骨,其实这种恨是对自己的束缚,你恨他与否对他并无影响,但恨却在你心里,所以剔除对别
佛说“人生是苦”真正含义
《李叔同集》:“佛不单单说人生是苦,还说苦有苦因,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乐。学佛的应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学,把这不彻底不圆满的人生改变过来,成为一个究竟圆满的人生
改过十训
一、虚心。所谓虚心就是我们要明因识果,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,下决心改掉这些恶意恶行,同时还应向别人虚心请教,让别人帮助自己指明本人尚未发现的过错,以使自己人格更趋完美。二
惜福的重要性
弘一大师是当代著名的律藏大师,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,就是: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,也只好享受三分,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。弘一大师有一年在厦门南普陀寺给出家人作
给青年学佛者的四点建议
一、惜福“惜”是爱惜,“福”是福气。就是我们纵有福气,也要加以爱惜,切不可把它浪费。诸位要晓得:末法时代,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:若不爱惜,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,就要受莫大
从风流才子到一代高僧的传奇人生
“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;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。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;一杯浊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。”一曲《送别》唱到今天,激起人们多少往日情怀!这首名歌
致认为佛教是迷信的人
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,人人皆知推崇佛法,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,亦复不少。故学习佛法者,必先解释此种种疑问,然后乃能着手学习。一、佛法非迷信近来,知识分子多批评佛法谓